购物指南
连锁超市,仓储式商场,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在宁波发展迅速,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欧尚,乐购、新世界百货、百安居、特力屋、新一佳、好又多、家世界、易买得、宜家家居等已相继落户,世界顶级的购物中心也将在未来几年内陆续登陆。作为世界商业主流地位的新兴业态——购物中心已在宁波蓬勃兴起。[8]
天一广场坐落在海曙区,主体建筑由22座具有欧陆风情的现代建筑群组成,设有亚洲第一音乐喷泉和大屏幕水幕电影,是集休闲,商贸,旅游,餐饮,购物于一体的大型城市中心商业广场,被誉为宁波的商业航母。
万达广场位于鄞州区、江北区,由国际购物广场、国际商务酒店、高级城市公寓三大功能板块构成的大型城市建筑综合体。室内主力面积150—160,项目的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广场面积27万平方米,引入沃尔玛、百安居、特力屋、喜百度、苏宁电器、石浦酒楼、神采飞扬电玩城、大歌星KTV、万达国际影城等11家主力店,是一个集国际购物广场,国际商务酒店和城市公寓为一体的综合地产项目。
世纪东方商业广场位于江东区,广场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是一个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一站式购物广场,由好阳光置业投资建设,是我市“中提升”战略重点项目之一,即将建设通车的地铁一号线,将贯通整个商业广场。
银亿海尚广场位于镇海区,银亿海尚广场总建面积约20万平米,包括10万平米高尚住宅及10万平米国际化商业,银亿海尚广场由16幢高层住宅,约5万平米欧尚超市、保利国际影院、国际化一流星级酒店、商业休闲步行街等组成,银亿海尚广场将建设成为镇海区首座大型国际化城市综合体。
来福士广场位于江北区,总建筑面积约15.7万平方米,在来福士,徜徉于琳琅满目的时尚服装之余,亦可品尝风格各异的精美小吃,享受不同风情的地域美食,或者忘情于年轻时尚的健身运动,流连于丰富多彩、精彩纷呈的推广活动,通过不断打造其独具个性的品牌内涵,深化其年轻、时尚的广场形象,来福士广场已成为年轻消费者购物、休闲、聚会的首选地之一。
和义大道位于海曙区,它是城市中一条充满人情味的街道,也是一条堪称 “宁波的香榭丽舍大街”称号的现代化百货商店。持续的繁荣让这里充满了传奇色彩,成为本地区最值得称道的风水宝地。购物中心营业面积达35000M,集高档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成为具有国际时尚品味、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高档次购物消费需求的长三角顶级都会区购物中心。目前已有品牌店铺110余家,开业率达到了90%以上,汇集了从顶级消费品牌LOUIS VUITTON、GUCCI、Christian Dior、Cartier、Ermenegildo Zegna、Emporio Armani、DUNHILL等一线大牌,它的商业主题来充分展现演绎了时尚、奢华与浪漫、温馨。并开创了国际名品、休闲娱乐、时尚购物、环球美食、顶级会所、水疗护理等综合性高端商业的典范。
联盛商业广场位于鄞州区,由四个T字型地块组成,分别为A、B、C、D四个空间,分布在贸城西路北侧、宁姜公路西侧和四明路南侧,与宁波万达商业广场一路之隔,项目总占地面积112000㎡,总建筑面积近40万㎡。联盛商业广场A地块为“大型时尚流行前线搜秀城”:有国际标准真冰溜冰场、品牌连锁酒店、时尚流行百货、情调餐厅等。B地块为“情景体验购物中心”:有大型百货、情景体验购物街、服务式国际公馆、超五星级会所、时尚餐厅等。C地块为“新势力动感世界”:有国际品牌酒店、恒温游泳馆、特色餐饮酒吧街、IMAX巨幕影院、大型电玩城和商业步行街等。D地块为“创新标准高级商务中心”:有高档写字楼、休闲水疗中心、时尚KTV、商业步行街等。
旅游景点
奉化溪口是全国AAAAA级旅游区。以蒋介石和蒋经国父子故乡为背景,又以雪窦山和雪窦寺的佛教文化为 铺垫,还有两蒋原住址及镇上古色古香民国雅韵,包含了武岭门、蒋母墓道、玉泰盐铺、文昌阁(奎阁凌霄)、小洋房、蒋氏丰镐房、摩诃殿、武岭中学、御书亭、锦镜池、妙高台、千丈岩、将军楠、中旅社原址、三隐潭、徐凫岩、亭下湖和张学良将军的第一幽禁地等等。
人文古迹
除去闻名两岸三地的溪口镇外,宁波也拥有众多文化古迹。
位于余姚的河姆渡遗址发掘于1973年,为中国南方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中发现的稻米残物和上百件骨耜将中国种植水稻的历史提前到7000年前,纠正了中国栽培水稻的粳稻从印度传入、籼稻从日本传入的传统说法,在学术界树立了中国栽培水稻是从本土起源的观点。
保国寺位于灵山山腹中,至今已有970多年历史,以其精湛绝伦的建筑工艺闻名。现存大雄宝殿重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是长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善的北宋木结构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整个大殿的全部结构皆用斗拱之间的巧妙衔接和精确的榫卯技术,不用一枚铁钉将建筑物的各个构件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承托起整个殿堂屋顶50余吨的重量规模。
天一阁藏书楼名出汉郑玄《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一说,寓意以水制火,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BC1561年),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乾隆三十七年,下诏修撰《四库全书》。由于范钦八世孙范懋柱进献藏书众多,清朝乾隆皇帝敕命测绘天一阁房屋、书橱款式,兴造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四库全书》,天一阁自此名闻全国。鸦片战争以后,随着战乱,楼中藏书逐渐散佚。解放后,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和众多本地藏书家的响应下,天一阁的珍本、善本数量得到了恢复,目前藏珍版善本达到了8万多卷。
自然风光
宁波的自然风光也别具特色。西靠四明山,东临东海,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宁波独特的自然风光。
行李萧萧一担秋,浪头始得见渔舟。晓烟笼树鸦还集,碧水连天鸥自浮。这首诗就是南宋宰相史浩书写的游东钱湖。他在宁波市东南近郊逶迤绮丽、秀峰峥嵘、连绵不绝的青山群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千百年来闪耀着诱人的光芒,是浙江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四周有七十二条溪汇流于湖 ,纵横贯注,被郭沫若先生誉为“西子风光,太湖气魄”之称的东钱湖。
月湖,位于宁波西南,开凿于唐贞观年间,是宁波市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该湖呈狭长形,面积约0.2平方公里。宋元年间建成月湖十洲。南宋绍兴年间,广筑亭台楼阁,遍植四时花树,形成月湖上十洲胜景。宋元以来,月湖是浙东学术中心,是文人墨客憩息荟萃之地。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北宋名臣王安石、南宋宰相史浩、宋代著名学者杨简、明末清初大史学家万斯同,这些风流人物,或隐居,或讲学,或为官,或著书,都在月湖留下不可磨灭的印痕。现为宁波市区最重要的历史文化保护区。
国家级杭州湾湿地总面积43.5平方公里,是中国八大咸水湿地之一,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附近,世界级观
鸟胜地,地理位置显要。它是由全球环境基金(GEF)和世界银行合作支持下的第一个项目,是集湿地恢复、湿地研究和环境教育于一体的湿地生态旅游区。湿地类型丰富,湿地既包括广阔的滩涂、大片的芦苇荡与离岸沙洲和塘内围垦湿地,其中沿海庵东滩涂被列为中国重要湿地名录。以良好的环境、丰富的食物,每年吸引了大量候鸟的光临,这是因为湿地是候鸟从西伯利亚迁徙至澳大利亚的重要中转站。
此外自然风光还有松兰山、九峰山、九龙湖、五龙潭、南溪温泉、野鹤湫旅游风景区、浙东大峡谷等也是宁波有名的生态旅游景点。
文化艺术
宁波地处浙东,传统价值观趋向使得宁波不但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思想家,而且同时兼有百姓喜闻乐见本土戏剧形式。东面是大海,丰富的渔业资源造就了宁波菜别样的风味。此外,宁波的方言和民俗也别有特色。
文化流派
四明学派:南宋淳熙年间,有“淳熙四先生”之称的明州学者杨简、袁燮、沈焕等人以研究、师承陆九渊的以"心"为构成宇宙万物来源的"心理"合一的"心学"为主,兼综朱子理学诸学学说而形成的学派风格。
姚江学派:其创始人为明代哲学家、余姚人王守仁(别号阳明),因余姚有姚江穿流而过而得名。王守仁继承和发扬了南宋陆九渊的心学,提出“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哲学思想,集中国古代主观唯心主义之大成,史称“王学”。其主要继承人有钱德洪、沈国模、史孝咸等。
浙东学派:其创始人为明末清初启蒙主义思想家、余姚人黄宗羲。黄宗羲在政治上公开揭露和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指为“使天下不得安宁”的罪恶之源,主张民权。经济上提出“工商皆本”,学术上提倡“经世致用”。除哲学、史学外,对天文、地理、数学、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都有研究,是清代最有影响的学派。其代表人物有万斯大、万斯同、全祖望等。
地方戏曲
甬剧:始于清乾隆后期,初称“串客”。系由田头山歌、马灯调、唱新闻等滩簧类民间戏、曲调演变而来。主要流传于宁波一带。最初的演唱者为乡村的农民、工匠等手工业者,在庙会祭神、喜庆堂会时演唱,演唱的内容主要为新闻和民间生活故事,无表演动作,无乐器伴奏。清嘉庆年间(BC1796~BC1820),受“苏滩”影响,开始有简单的表演和胡琴伴奏。道光十年(BC1830)后,出现营业性演出的“串客班”。光绪十六年(BC1890)数名艺人到宁波演出走红,"串客"改称为"宁波滩簧"。曾一度改称为"四明文戏"、"甬江古典"等,1950年5月始正式定名为甬剧。甬剧擅演清装戏、近代戏、现代戏,表演细腻,语言、唱腔富有地方特色,内容适应市民的思想情趣,乡土气息浓郁。
姚剧:起源于清乾隆年间(BC1736~BC1795)。主要流行于余姚、慈溪、上虞、绍兴一带。由当地的农民、手工业者闲季组班演出,有“灯班”、“灯戏”、“串客”、“花鼓”、“鹦哥班”等称呼。光绪年间(BC1875~BC1908),部分艺人赴沪演出,受苏南等地剧种的影响,定名为“余姚滩簧”,其主要特点是表演朴实、粗犷、自然,动作来自生活,节奏轻快有力,对白用生活语言,杂以插科打诨。1953年,部分艺人组成“余姚滩簧小组”,1956年发展为剧团,正式定名为“姚剧”。
宁海平调:宁海县地方剧种。始于明末清初。主要流传于宁海、象山、三门、天台、奉化一带。其唱腔特点、表演、伴奏手法近似新昌高腔,声调高亢而婉约,一唱众帮,对白以宁海书面官话为主,吐词文雅。原均为男演员,50年代后始有男女合演。剧目有近百之多,内容以反对封建礼教、除暴安良为主。
四明南词:也称四明文书,属弹词类。主要流行于浙东地区,是由民间小调发展而来,清道光年间进入鼎盛时期。一般以堂会形式进行演唱,弹唱时,多为三人一档,常用乐器以三弦、扬琴为主,伴以琵琶、二胡等。曲词有词调、赋调、正赋、平湖、紧平湖等五种,俗称“五柱头”。
宁波走书:又称犁铧文书、莲花文书。主要流传于宁波周边地区。最早产生于佃工在农作时的一唱一和中,曲调和乐器十分简单。至清光绪年间,常用曲调发展到四平调、马头调、赋调等三种,俗称"老三门"。后来又伴以四弦胡琴、二胡、月琴、琵琶、三弦等乐器。其中四弦胡琴是走书音乐独具特色之处。同时,演唱形式也是由坐唱发展到表演,动作幅度较大,“宁波走书”也由此得名。
方言
宁波话属于吴语甬江片,话中保留了不少中古音,借助于《广韵》和《玉篇》这些古典的工具书,可以查到它们的最原始的写法。当然,这些字往往十分冷僻难认,非专业人员一般不可能读出和读准。但是,如果从词义的角度来看方言,会发现它的三音节、四音节的俚语、俗语、比喻语、方言成语以及更多音节的短语和谚语,不但可以书写,而且十分精彩生动,这些正是宁波话的最活最有生命力的因素。
此外,宁波话中的象声叠韵词、固定搭配、倒置、拟声等语言特点和众多极具乡土特色的民间谚语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意趣。自“五口通商”开埠,西方文化东渐,舶来品也日益进入市民生活视野。旧时称西方为西洋,故有许多名词冠以“洋”前缀,成为一种特定历史时期的语言现象。
民俗
地处浙东的宁波在越文化的长期影响下,在优越的自然环境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俗。
八月十六中秋节:全国各地以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惟宁波以十六为中秋。追其来由,有两种说法:一说元末江浙左丞、太尉方国珍以自己的生日改之;一说南宋时宰相、鄞县(现鄞州)人史浩,当时,其任宰相之职,每逢中秋节便回家陪其母过中秋节,有年中秋节因朝中有事,故不能及时赶回,而家中人也深信其会回来过节,等到第二天,即八月十六那天,史浩果然赶了回来,此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份孝心,故选择在八月十六过中秋节。每逢中秋节,家人团圆,赶庙会,观龙舟,吃月饼,亦互赠月饼。
舞龙:旧时主要集中在每年新春佳节前后举行,祠堂、庙宇、庭院、戏台等随处都可表演。龙身一般为9节---12节,多至18节---24节,色彩丰富,形式多样,有布龙、绣花金龙、双龙盘柱、棒打结龙、断尾巴龙、小龙人、草龙等。甬城城乡一带流传最广,历来有舞龙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风俗。现作为群众性文娱活动,经常表演于庆祝活动和节庆集会等。尤其奉化条宅村龙舞队,曾多次参加全国民间舞蹈会演。
舞狮:在宁波市宁海县一带较为流行,一般在夏历正月或佛教有关节日,数十名农民组队,去各村轮流舞狮,以示敬祖迎神、辟邪祛妖。狮舞有独舞、对舞、群舞,以三狮共舞为多,一雄一雌一仔,边舞边敲锣打鼓,以表演"抢五灯"为最精彩,即在场地中间、四角各置一盏灯,狂舞狮子在中间嬉打、咬打、抢灯等动作,四周围观群众。
大头和尚舞:昔日每逢新春佳节,民间舞蹈“大头和尚”便以“太平会”名义,走村串户,恭贺新禧,消灾祈福。将其表演的大头和尚变形面具套在头上,由两个分发喜帖的领路人挨家挨户送吉祥,口述话语,等待户主出钱后,便将贺年封贴在门上,然后再表演舞蹈,动作机智、诙谐、幽默,锣鼓节奏别具一格,充满了欢快喜庆气氛。
赛龙舟:民间习俗。城乡赛龙舟主要在池塘、河流和湖泊中举行,龙舟分青龙、黄龙、白龙等;赛龙舟一般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和八月十六举行。前者相传是楚国爱国诗人、三闾大夫屈原投汨罗江的日子,划龙舟,表示人们竞相营救。后者则为宁波的中秋节。除举行庙会外,赛龙舟可增加节日娱乐气氛。当比赛开始时,划船人员头高高地昂起,一人站立于龙舟前身敲锣指挥,服装与龙舟同色,一声鞭炮响,龙舟齐发,锣鼓声与岸上观看的人群呼喊声不绝于耳,场面甚为热闹,先到终点者为胜。宁波东钱湖的龙舟最负盛名。
梁山伯祝英台故事:梁祝的民间传说,最早见于南北朝梁元帝时期(BC552~555年)的《金缕子》一书。晚唐的《宣室志》有更详细的描述:东晋时上虞祝氏女英台,女扮男装求学,与会稽的梁山伯同学三年。后祝英台先归家,次年梁山伯去祝家拜访,才知其为女性,央人求聘,而祝已许马氏子。后山伯为县令,勤政爱民,死于任上,葬在城西乡。后祝英台过山伯墓,痛哭呼号,墓自裂,祝跳入梁墓中同葬。宋《乾道四明图经》中有“义妇冢”及梁祝故事的记载。现宁波西乡有梁祝合葬墓及梁山伯庙。宁波有“若要夫妻同到老,梁山伯庙到一到”的谚语。现梁祝故事以电影、戏剧、曲艺等各种艺术形式流传,范围非常之广,涉及并流传到欧美各国,被称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特产美食
宁波地处东海之滨,海鲜名闻内外,向以蒸、烤、炖制海鲜见长,别具特色,轻形式,重实味,鲜咸相兼,美味可口,宁波人昵称“下饭”。烹饪制作大都采取了蒸、烩,特别讲究火候、刀功,极注重色、香、味俱全。宁波十大名菜为冰糖甲鱼、剔骨锅烧河鳗、苔菜小方烤、雪菜大黄鱼、腐皮包黄鱼、网油包鹅肝、荷叶粉蒸肉、黄鱼海参羹、彩熘全黄鱼、炒鳝背。尤以冰糖甲鱼、锅烧河鳗为宁波传统名菜之最。
此外,各种饭后点心也别具风味。宁波十大名点:猪油汤团、龙凤金团、水晶油包、豆沙八宝饭、猪油洋酥块、三丝宴面、鲜肉小笼包子、烧卖、鲜肉馄饨、酒酿圆子。其中,尤以宁波猪油汤团为全国闻名小吃。
冰糖甲鱼:宁波十大名菜之首,吃来软糯润口、香甜酸咸,风味独特。此菜是一种滋补品,甲鱼与冰糖同炖,具有滋阴、调中、补虚、益气、祛热等功能。
邱隘咸菜:宁波著名特产。盛产于东乡邱隘镇,用雪里蕻菜腌制。雪里蕻菜冬种春收,腌制依据放盐多少来错开上市季节。邱隘咸菜色泽黄亮,有香、嫩、鲜、微酸特点,能生津开胃,可炒、煮、烤、炖、蒸、拌、配菜肴、做汤料、做馅子。做配料可解鱼腥,除油腻,"咸菜黄鱼"为宁波名菜,俗话"三天不吃咸菜汤,两腿感到酸汪汪"。邱隘咸菜已有近百年历史,近年,邱隘真空包装食品厂改进咸菜生产卫生设备与保鲜贮存,使其畅销国内和海外。
宁波汤圆:
著名特产。宁波人过春节,有吃猪油汤团习俗,正月初一,家家户户吃汤团,汤团圆圆,象征团圆。宁波汤圆皮薄而柔滑,色白光亮,糯而不黏,入口流馅,油烫香甜,自成特色。宁波市开设有“缸鸭狗”汤团店样式的店铺,近年来还出口冰冻宁波汤圆到港澳台及欧美各地。
溪口千层饼:宁波著名特产。制作配料严格,选白净芝麻、冬季苔菜、本地麦面粉、糖、油按配比拌和,烘烤温度要适中,酥而不焦,每饼27层。松脆异常,咸中带甜,满齿清香。
水果杨梅:宁波著名特产。肉质细软,甜蜜醇厚,形如珠而色如玛瑙。有白种、粉红种、红种、乌种四大类,以乌种的荸荠种为最佳,因其成熟时呈紫黑色,似荸荠而名之。杨梅时节较短,初夏红种的早大种先熟,白种水晶杨梅最迟上市,俗称“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出虫”。杨梅形状可爱,汁液鲜洁可口,味甜如蜜,作为时鲜水果,品种繁多。加工后有蜜饯杨梅干、杨梅饮料、杨梅酒、糖水杨梅等,杨梅汁有生津、止渴、祛暑作用,杨梅烧酒是消暑佳品。余姚杨梅为国家农业部“七五”期间投资建设的"名、特、优、稀"商品基地之一,余姚、慈溪也是杨梅重要产地。
又如,象山海鲜、奉化芋艿头、奉化水蜜桃、年糕、尚田草莓、杨梅、三北豆酥糖、河姆渡茭白等也有一定的知名度。
传统工艺
宁波传统工艺,在深厚的积淀中孕育而成的。诸如骨木嵌镶、金银彩绣、泥金彩漆、朱金木雕、甬式家具等,选用木材讲究,手艺精绝,风格独特。
骨木嵌镶:传统工艺。其历史可上溯到1000多年前的隋唐时期,明代骨木嵌镶主要用于家具的雕饰。清乾隆年间,宁波的骨木嵌镶工艺以其特有的地方风格和精致的技艺名闻遐迩,被列为“贡品”。在制作方法上分为高嵌、平嵌和混合嵌。高嵌采用象牙、黄杨木、竹黄、腊石等作为图面纹饰的原料,锯成形后,嵌在木坯上。平嵌采用象牙、骨片、螺甸、木片等,依图面纹饰平嵌入木坯后用刻刀勾线而成。嵌镶的构图有“丹青图”和“古体”之分,前者近似明清间的风俗画,后者形同汉画,其内容以表示吉祥、长寿、富贵为主题,以人物、山水、花鸟为题材,产品有床、几、椅、厨等。
朱金木雕:传统工艺。又称漆金木雕。在明清时期,工艺制作已达到了较高水平。它是在木雕制品的基础上以朱砂色为底,贴金饰彩而成,显得金碧辉煌。木雕以樟木、椴木、银杏等优质木材为原料,运用浮雕、透雕、圆雕等手法根据不同对象雕刻而成,题材多取于戏剧故事,造型古朴生动,刀法深厚。有的玲珑剔透、栩栩如生,有的比较粗犷。朱金木雕主要用于寺、庙、祠堂等建筑及木床、花轿等大型家具和神像等。
泥金彩漆:传统工艺。宁波漆器的历史,可以上溯到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泥金”名称始于商周。其做法是将金箔研成粉状,与大漆调合后或涂或填。漆器以木胎为主,也有以竹片、竹编为胎。以朱红和黑色为漆器的基本色调。传统的制作方法有纹饰在透明的漆膜里面的沉花,纹饰在漆膜表面的平花,用堆塑、镶嵌等手法使纹饰出于漆膜表面的浮花等三大类,而浮花工艺为宁波漆器传统工艺中较有代表性的手法。漆器的装饰以金为主,有描金、贴金、堆金、追金、开金、平金等手法,题材有花鸟、山水人物及寓吉祥如意的图案等。
金银彩绣:又称"仿古彩",为传统甬绣中的精品。甬绣与湘绣、苏绣、京绣、粤绣、蜀绣被誉为中国六大名绣。金银彩绣采用各色真丝织品为原料,在彩绣、平绣图案周围盘绣以金线和银线而成。古色古香,富丽堂皇。底色以深色为主,主要有深红、深蓝、墨绿、黛色、铁锈红、咖啡色等,制作工艺可分为网绣、包金绣、垫金绣三大类。题材有龙凤、花卉、佳禽等。主要用于绣衣、靠垫、台布、床罩、软包等生活用品。
草制产品:草席古称明席,也称甬席,俗称"席子"。以盛产于宁波西乡黄古林一带的席草,用白麻筋或绿麻作经线编织而成。宁波草席质地精密,厚实挺括,刚劲有弹性,柔软光滑,能散热降温,收藏方便,经久耐用,铺垫、打包、挂门窗均可使用。草帽:本地区一带善编草帽,以草编之乡慈溪长河乡编织的金丝草帽最优,轻若云,亮似雪,美观实用,经漂白染色、绣画、装饰,可与时装配套,既是遮阳实用品,又是装饰性工艺品。草帽按原料分,有金丝、麦秆、维特克、咸草、席草、龙须草、黄草、鸡冠草、纸草、黄花菜叶、勒菲草等10余种,年总产2000余万顶,除席草帽500余万顶内销外,多以半成品出口,由国外根据流行服装设计帽型,配装饰后投入市场。
宁波竹编:宁波是竹编之乡,四明山盛产毛竹,历史上就用竹编制各种简朴实用的篮、箩、簟、筐、笼等。明、清江南举人赴京应试的考篮、食篮皆竹编,现鄞州、奉化、余姚有数十家乡村办竹编厂,工人善用篾丝、篾片,巧妙地编制成神形酷肖、情趣盎然的各种动物,并和传统的罐、篮、盒、盘结合起来,制成鸡罐、鸭盘、猫头鹰盒、花盆套、花瓶、废纸篓等,既实用,又可观赏,畅销海外。
中国之最
宁波拥有许多之最,世界最早的稻谷、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等宁波之最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之最、世界之最。在中国近代史上创造了第一家日用化工厂、第一家机器染织企业、第一家汽车出租公司、最早的华人银行、最早的保险公司、最早的房地产公司、最早的证券交易所等100多个“中国第一”和“中国之最”。
中国第一套中山装
中国第一套西服
中国第一家西服店
中国第一部西服理论著作
中国第一民间藏书楼——天一阁
中国第一台电影磁性录音机发明者——林圣清
中国第一台35毫米有声电动摄影机发明者——郑崇兰
中国第一个世界船王——董浩云
中国捐资助学第一人——邵逸夫爵士
中国第一家西医综合医院,原华美医院,现宁波市第二医院
中国第一飞人——柯受良
中国第一男装品牌——雅戈尔
中国第一文具品牌——得力集团
中国第一崖滩长廊——象山红岩
中国第一深水良港、第一大原油进出口港——北仑港
中国第一家合作制银行——原鄞州农村合作银行,现鄞州银行。
中国第一家通过国际环保认证ISO14001认证的造纸企业——宁波中华纸业
中国第一家获得QS9000/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蜂鸣器制造商-----宁波东方电子有限公司
中国第一家专业制造铅酸蓄电池的企业——宁波海湖蓄电池有限公司
中国第一部彩色立体电视剧——宁波三维电子有限公司
中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文寻呼机——波导
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棉色纺纱开发基地——宁波百隆集团
中国第一大草制品市场——鄞州区古林镇的明州草制品市场
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
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美国两院院士(美国历史上也仅有23位)——毛昭宪
中国第一部地方通史——《宁波通史》,发行于2009年11月8日
中国最大的碱性电池生产基地------宁波双鹿电池有限公司
中国最大的一站式商业购物广场——天一广场
中国香港特首第一人——董建华
英国基督教循道公会女传教士奥特绥在宁波创办中国第一所女校——甬江女子中学
1979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所恢复开放的基督教堂—— 百年堂
第一枚纪念邮票的设计者,
新中国第一套特种邮票的设计者,
新中国第一套普通邮票的设计者——孙传哲
江泽民总书记题词的第一个农村——滕头村
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
世界最大电熨斗生产基地——周巷镇
八一双鹿以宁波为主场的在CBA上夺冠次数最多
中国旅游日第一个主会场设在宁波市宁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