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点
新加坡环球影城
圣淘沙名胜世界坐落于圣淘沙岛,拥有东南亚独一无二的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全球最大的海洋生物园、赌城、各类娱乐演出以及六家风格各异的星级酒店等。新加坡环球影城包含了科幻城市、埃及、纽约、失落的世界、好莱坞大道、史莱克4D电影等七大主题区,都是以好莱坞卖座电影设计出的精彩游乐项目。此外,游客们还可以坐上世界最高的双轨过山车,体验两辆过山车近距离擦身而过的刺激,其中18个是专门为新加坡环球影城设计的。
博物馆
新加坡一共有四家国立博物馆。新加坡国家博物馆主要以展示新加坡历史为主,该博物馆将现代科技融入历史展览品中,并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来传达历史信息。亚洲文明博物馆分为两个馆,设在道南学校旧址的,是以“峇峇娘惹”生活点滴以及文明为主题的展览馆,设在皇后坊的第二馆,除了有中国文明精品展览馆,还展示了以东南亚等地为主题的文化遗产。新加坡美术馆则专门收藏以及展示20世纪新加坡与东南亚近现代美术品。
滨海湾金沙娱乐城
位于滨海湾的新加坡金沙娱乐城,被誉为是世界上最贵的独立赌场建筑物,包括土地成本在内价值约80亿新元。娱乐城设有赌场、歌剧院、艺术科学博物馆等,共6大建筑系列。追逐豪华时尚的购物狂们也将迎来新的惊喜,城内皆有名牌店铺如Gucci、Hermès、Pradat。为酒店冠上荣耀之光的,是位于第57楼的金沙空中花园,这座占地一公顷的空中绿洲将汇集葱茏的绿荫、雅致的花园,甚至一座无边泳池。站在这里,就如登临世界之巅。
新加坡植物园
植物园坐落于克伦尼路,占地74公顷,以研究和收集热带植物、园艺花卉而著称。园内有2万多种亚热带、热带的奇异花卉和珍贵的树木,可分为热带、亚热带常绿乔木、水生植物、寄生植物和沙漠植物等。新加坡植物园的国家兰花园,大约有3万平方米,有专门种植胡姬花的花圃和研究所,园内有四百多个纯种和两千多个配种的胡姬花,总数达6万多株,主要有蝴蝶兰、兜兰、石斛兰等姿彩夺目的兰花家族。
鱼尾狮公园
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专程造访新加坡市区的鱼尾狮公园与鱼尾狮拍照留念。鱼尾狮塑像的设计灵感来自《马来纪年》的记载。公元14世纪时一位印尼巨港王子遇到风暴船漂流至此,他一登陆就看到一只神奇的野兽,随从告诉他那是一只狮子。他于是为这座岛取名狮子城。至于塑像的鱼尾造型,浮泳于层层海浪间既代表新加坡从渔港变成商港的特性,同时也象征我们南来谋生求存,刻苦耐劳的祖祖辈辈们。
裕廊飞禽公园
新加坡裕廊飞禽公园位于裕廊,占地约20公顷。园内建有95个鸟舍、10个活动场所和6个池塘,养有380多种飞鸟,约4600只,其中有29种受威胁鸟类。园内广泛搜罗了东南亚及世界各地的鸟类,有来自西班牙的红鹤、来自几内亚的食火鸡、还有羽毛绚丽的热带鸟和来自冰天雪地的南极企鹅等,是个“花木四时茂,人来鸟不惊”的“鸟类王国”。园中修建有四通八达的柏油小径,不愿步行者也可选乘游缆车游览园地。
新加坡动物园
新加坡动物园坐落在万礼,占地28公顷,收罗了250种哺乳动物类、鸟类和爬虫类动物,总数接近3000只。新加坡动物园以“开放式概念”,让游客有机会置身于丰富多彩的动植物世界。动物园所展示的许多濒临绝种的动物之中,包括科摩多龙、金丝猴、白老虎以及世界最大的群居人猿。从中国四川远道而来的大熊猫凯凯与嘉嘉,开始正式“会客”,游人可从新加坡动物园通往河川生态园(大熊猫展馆)与它们见面。
克拉与驳船码头
位处新加坡河河畔,克拉码头昔日是个繁忙的货物起卸岸及贸易中心,今日在改造计划下,悉数变作餐馆及酒吧。原来的60家仓库和商店经发展已成为200家商店、餐厅、酒吧和娱乐场所。驳船码头在克拉码头的下游,旧时的仓库已经改头换面,这里至少有35家风格各异的酒吧和餐厅,也是市区沿河最具吸引力的娱乐场所之一。
旅游小知识
华人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
其他族群节日:开斋节、大宝森节、卫塞节、屠妖节、圣诞节。
温馨提示:新加坡气候炎热,气温在摄氏23至34℃之间,到狮城旅行只需带上一把雨具以及穿着轻便的棉质衣服即可。旅客在餐厅、酒店消费,须付10%的服务费与7%的消费税,小贩中心或小吃店不收服务费和小费,为了大众健康,有空调的餐厅一律禁止吸烟。
消费税和退税:新加坡征收7%的消费税 (GST),根据《游客退税计划》,如果游客在新加坡的合作商家购物,并从购物之日起2个月内通过樟宜或实里达机场将商品带出新加坡时,可以请求返还消费税。陆运或海运不适用于消费税返还规定。
宗教信仰
新加坡提倡宗教与族群之间的互相容忍和包容精神,实行宗教自由政策,确认新加坡为多宗教国。当中有宗教信仰的新加坡人占人口的83%。新加坡的宗教建筑各式各样,许多历史悠久的寺庙已被列为国家古迹,而且每年都有着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
佛教与道教
新加坡佛教是全国第一大宗教,约占人口的33%。多年以来,各个佛教团体通过主办各种宗教、文化、社会福利计划等活动,将佛法与公众的距离拉近。新加坡境内寺庙林立,属于北传佛教的寺院超过一百五十所,南传上座部佛教寺院约有二十余所。新加坡双林寺既是新加坡第一座寺院,也是最大的丛林之一。
新加坡道教占人口的11%。南来的华人移民带来了他们的宗教信仰与习俗,潮侨和闽帮早年创建的庙宇(粤海清庙和天福宫)获赐清帝御题,可见在百年以前,两座古庙已名扬海外。四马路观音堂是新加坡最著名、香火最鼎盛的庙宇之一,每天来庙堂烧香进贡的香客络绎不绝。
天主教与基督教
教徒占人口的18%。在新加坡草创初期,不同的团体,比如海峡华人族群、海外传教士和西方商人,对两个教会的发展作出独特贡献。天主教教会也先后开办学校、医院、公益组织等来照顾弱势族群的利益。新加坡共有260多座教堂,最早的教堂是亚美尼亚教堂和圣安德烈教堂。
伊斯兰教
占人口的15%,教徒约有65万人。马来人或巴基斯坦血统的信徒基本上属于伊斯兰教的逊尼派,另外也有少部分印度人和华人信奉回教。新加坡建有回教堂共80座,当中较为著名的有哈贾法蒂玛回教堂和苏丹回教堂。
印度教
信徒约10万人,占人口的5%。有大约30座印度寺庙,大部分以南印度的风格为主,其中马里安曼兴都庙和尼瓦沙柏鲁马兴都庙,属于新加坡的国家保护文物。
锡克教与其他宗教
教徒合计只有2万余人。锡克教在新加坡有7间锡克庙,比如:中央锡克庙,是一万五千名锡克教徒的主要圣地。犹太教在新加坡则设有两个会堂,其中的马海阿贝犹太庙建於1878年,是东南亚最古老的犹太会堂。
语言文化
语言
独立以后,政府机构一直采用英语作为社群之间的沟通和教学语。自1979年由新加坡政府主导的“讲华语运动”(类似于中国的“推广普通话”)之后,华语成为新加坡华裔的母语。新加坡民间也通行各种汉语方言,比如:莆田话、粤语、潮州话、客家话、闽南语、福州话、海南话等。
文字
新加坡官方使用与中国一致的简体字。但在1969年至1979年间曾短暂拥有自己的汉字简化标准,民间以简体字为主但偶尔也会出现繁体字与简体字混用的现象。新加坡的官方文字为英语,因此公函、商务往来和其他经济业务性质的书信通常以英语为主。